最新消息
首页 > 综合栏目 > 通知公告

关于“昌平区开展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 通知

发布时间:2017-01-10 09:03:22.983 | 发布者: |查看:4465

(温馨提示:1请各位老师在2017120号之前完成登陆、430号之前完成所有学习任务。2平台网址:http://bjnlts.yanxiu.com 中小学教师登录帐号为继教编号,初始密码123456 3教师可加入北京信息技术昌平群(QQ)433354558 咨询相关问题。4《平台操作指南》、《常见问题汇总》、《教师继教号》在通知附件中)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和北京市教委《关于组织实施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京教人〔201415号)文件精神,为推动北京市信息技术综合创新,促进常态化混合研修,在全市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提升工程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现根据市教委和市工程处印发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昌平区的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系统设计,力争在2017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并在“十三五”期间探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常态化机制。

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坚持实用性、融合性、可操作性原则,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适合本校信息技术条件的学习资源和应用技术,实现如下目标: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参训教师通过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能。

2.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目标。参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培训,深入理解与把握信息技术背景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3.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参训教师通过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专业自主发展。

二、培训任务

提升工程的培训是北京市教委落实育部文件精神,在“十三五”实施的全员培训项目,培训纳入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是取得“十三五”继续教育合格证的必要条件。

此次培训每位学员须要完成50学时的学习任务,才能取得合格成绩。

三、培训对象

昌平区中小学、幼儿园、职成校、少年宫、考试中心等须要参加“十三五”继续教育的全体教师,以20161223日上报数据及继教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此次参培人员预计在9013人左右。

四、培训课程

(一)专题课程

学习平台提供的培训课程是在教育部课程标准指导下,结合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起点较高、培训资源较丰富的特点,采用自主开发与资源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适合我市教师学习的课程体系。课程按照教育部课程标准的2个维度、4大类别、27个主题(T)开发设计菜单式微课程体系,,共计56个专题课程。

(二)案例课程

案例课程是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特点,开发配套的教学案例。2015年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针对培训课程各专题征集培训案例,案例覆盖中小学全学科全学段。2016年面向幼儿园教师培训进行案例征集,案例覆盖了幼儿园五大活动领域。

五、培训方式

(一)辅导教师

区级辅导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二)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采用网上学习、网络研修与校本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

六、学时与考核

(一)学时分配

培训共计5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表二:         

学习内容

总学时数

网上看课

研讨及作业

主题课程

34

17

17

配套案例

6

3

3

校本实践

10

 

 

(二)考核要求

1.自主选择不少于17学时的相关主题课程,其中技术素养类学时不得高于6学时,超出部分不计学时。

2.根据所选课程的主题,自主选择并观看至少3个配套案例,并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反思(重点写出3个案例中的技术特色及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思考等)。

3.学员至少参加辅导教师组织的4个网上研修活动,并回复与主题相关的4个以上帖子。回复帖子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与认识,不得复制或简单地“同意”或“赞”等。

4.校本实践。学员根据所学主题内容,完成一篇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在所在学校进行教学与反思(参评优秀教学设计的学员要提交课堂实),校本实践成绩由校级管理员进行线下综合评定。

5.教学案例资源包。培训结束后,要提交包括必选内容和可选内容的案例资源包,作业质量由区级辅导教师评定,成绩合格视为通过。

教学案例资源包要求如下:

必选内容:每名参训教师必须要有的内容,包括参加本次培训后新设计并经过实施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或微课。

可选内容:参训教师可自由选择的内容,包括学生作品、学习评价工具、学案及其它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三)学习流程

第一步:前测自查,明确意向

填写前测问卷,自测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系统将根据学员前测情况推荐课程。重在帮助学员了解需要提升的内容。

第二步:选课看课,学习思考

根据系统推荐的课程和自己的兴趣,按考核要求选择并观看课程视频和案例视频,包括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文本资料等。

第三步:参与活动,交流研讨

培训中,每名学员需要参加不少于4次的网上研修活动,并进行不少于四次的跟帖,引发学员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思考。

第四步:设计教学,校本实践

学员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本次培训的信息技术相关内容,教学设计要在学校实践并有反思。参评优秀教学案例要有课堂实录。

第五步:提交作业,分享成果

提交的作业包括教学案例资源包和观看案例的反思等,也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平台上传,与学友分享。

第六步:后测问卷,检验效果

通过后测问卷与前测问卷的对比,检验培训学习效果。

 

七、推进流程

时间

主要工作

负责部门

具体内容

2016.12.15

参加全市启动会

人事科、继教办

参会

12.162017.1.4

筹备区级启动会

确定区级辅导员

确定校级管理员

人事科

继教办

各校、园

起草区方案;确定分班方式;遴选区级辅导教师;统计参培数据;确定校级管理员

2017.1.5

昌平区启动会

二次培训会

区教委、进校、市项目组

解读培训方案、宣布辅导教师名单、学校管理员和区级辅导教师培训

2017.1.611

核实须参培教师信息

继教办、各校园

各校更新、核对、修改系统中个人信息,继教办核对

1.911

各校、园召开启动会

各校、园

成立校级领导小组;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运用本校辅导教师组织全体参培教师学习操作方法

1.1920

检查登录效果并反馈给学校

区继教办、校管理员、区辅导教师

校管理员和区辅导教师分别向继教办上报本校或本班学员登录情况

3.13

辅导教师总结第一阶段学习效果

继教办、各辅导教师

统计本班学习状况,制作第一期学习简报,上报

3.63.10

统计、分析数据

继教办、辅导教师

分析全区学员学习状况,收集各班优秀作业、简报和经验,各班上交培训中期优秀教学设计(计入示范校评审数据)

3.1317

召开中期总结会

人事科、继教办、辅导教师、校管理员

通报全区学习情况,公布学习数据,介绍先进经验,规划下一阶段学习

3.27-31

统计、分析数据

辅导教师

制作第二期学习简报,上报

4.1721

统计、分析数据

辅导教师

制作第三期学习简报,上报

4.30

全体学习基本结束,特殊情况按照市网站规定的封网时间抓紧完成

5.10-29

总结、评审

辅导教师、各校园所

辅导教师总结本班学习情况,推荐优秀作业,制作第四期简报,上交各种材料。各校管理员上交学校培训总结,推荐优秀教学成果等

人事科、继教办

总结全区培训情况,分析培训数据,上报示范校、示范区等各种材料

 

八、总结与表彰

区级辅导教师按照3%的比例向区级培训机构推荐优秀教学设计,学校按照3%的比例向区级培训机构推荐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区级培训机构按照3%的比例向市级工程办推荐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市级工程办组织专家按照20%的比例遴选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集结出版或作为网络学习资源,并颁发相关证书。

培训结束后,区继教办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向市工程处上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堂实录、培训示范校等材料,配合市工程处召开总结表彰展示会。

九、组织保障

为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成立以区教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经费保障和组织领导;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昌平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长:苏俊山

副组长:黄长明、李金亮

  员:尼腾、陈静、王君、张丽芳、李秀兰、门海英、苏伦卦、杨剑英、李莉

2.昌平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名单

主 任:王君

  员:张丽芳、孙长力、刘淑芳、税燕、刘大鹏、任蓉、刘鑫

 

 

 

附件内容:《平台操作指南》、《常见问题汇总》

 

附件: 附件.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