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页 > 德育之窗 > 国旗下讲话

勤学好问 做知识的主人

发布时间:2017-02-27 10:17:32.727 | 发布者: |查看:618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今天由我来做国旗下的讲话。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它源自于《论语.公冶长》的第五篇,原文是这样说的: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说到子贡和孔子的这番对话,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谦虚谨慎。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他的精神,便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后人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他却认为孔圉配不上那样高的评价。于是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和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着说:“孔圉脑筋聪明又灵活,又非常勤奋好学,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也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孔子认为,能够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就是孔圉最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这则故事很具体的为我们诠释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含义。我想,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我们赞叹别人学术高深时,往往称他有学问,所谓“学问”,拆开来看,不就是学习和询问吗,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样的名篇名言数不胜数。孔子本人就常常向哪怕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例如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便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今天,在我们一中的校园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下课后围簇在一起互相请教,或是在办公室里求教老师为答疑解惑,甚至在晚自习课后走在回宿舍在路上,也有同学在虚心探讨问题,可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美好品质在现在依然被我们传承着。
 同学们,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他们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乐于请教。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知识、新事物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我们要做到不落伍,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学多问,问谁?问能者,问智者,问强者,也问不如己者。波兰有句名言:常问路的人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要提倡和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让它融入我们的性格,做知识的主人。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拥有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天空尽情翱翔,收获自己的一片灿烂。
 

2017年2月27日

吴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