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页 > 德育之窗 > 德育活动

初一初二年级师生参加故宫、国子监综合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8-10-15 18:39:01.817 | 发布者: |查看:7609

走在紫禁城的脊梁上

20181012上午昌平一中初中部开展了 “走在紫禁城的脊梁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一初二年级全体268名学生和二十余名任课教师共同走进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的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故宫。

为了更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我校邀请了北京市社会大课堂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设计顾问王暄睿老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丰富而有趣的故宫知识预备课。同时学校为学精心备了故宫知识学习手册、故宫活动案、故宫游览地图等多样学习材料

上午8两个年级学生统一着装校服安静有序地到达集合地点。按照提前安排的学习小组名单,学生分成12个小组,迅速热烈地展开了近3个小时的综合学习活动。

紫禁城包含着意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如何在三个小时的时间中让同学们尽可能充分利用这里的一砖一瓦,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成为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难题。通过反复研究,整个教学活动最终选取了紫禁城中轴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午门、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等代表性的地点为重心,穿插了涉及建筑、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的丰富多彩的内容。

赏建筑

我们常说的“宫”和“殿”究竟有什么区别?重檐、单檐、庑殿、歇山、悬山、硬山……这些建筑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午门的“明三暗五”究竟指的是什么?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午门南北两边门洞数的变化,同学们被“掖门”的巧妙设计所吸引。在太和殿广场,同学们学习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典型屋顶样式,并了解到建筑背后的等级色彩。

整个实践活动中,讲解教师通过讲授、启发、互动多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场建筑的实物,感受古代建筑之美,思考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呼应关系。

读历史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帝居所,故宫的每个角落都隐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故宫内的砖瓦草木,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御门听政”的地点为什么从太和门变成看乾清门?哪位皇帝最勤政?扑朔迷离的“壬寅宫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宫殿外的铜缸上斑驳的刮痕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怎样的关系?

面对真实的场景,这些问题在学生的心中顿时鲜活起来。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在听教师的讲解时格外用心,并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得出结论。原本只是印在书本上的知识,仿佛在这个奇妙的空间里拥有了生命。同学们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一睹几百年来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变迁。

品文化

故宫在中国人的心中,远不止是一片宏伟壮观的房屋,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从明清保留至今的文化化石。

故宫的营造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意象。北门为什么叫神武门?这个名字与康熙皇帝有什么关系?午门为什么又叫“五凤楼”?“交泰殿”的名字与《周易》中泰卦的卦象有什么关联?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分别象征着五行中的什么元素?

随着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揭晓,故宫也仿佛在缓缓讲述着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世界。文化的血脉在这座古老的宫城绵延不息。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打通学科的界限,让文化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同学们充分调动全部的知识积累,灵活运用,让自己与古人的距离又拉近了许多。

中午11半,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中国明清历史的穿越之旅。三个小时的学习活动顺利结束了。同学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整个学习期间同学们都按照要求认真完成探究性任务,积极主动又有序,充分展现昌平一中学子的精神风貌,赢得了讲解教师团队的一致称赞。

本次走在紫禁城的脊梁上故宫实践活动顺利结束,大家不仅直观了解了明清的历史更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颇多。

追慕圣贤,传承文化

20181012日下午,北京市昌平一中初一初二年级同学们走进国子监和孔庙。带着一种对古代最高学府的崇敬之心,同学们回溯历史,追慕贤,领略中国古代教育深厚的文化内涵。   

 

     何为尊师重道?——释菜礼

     周礼中说:“春入学舍菜合舞。”释菜礼是新学期初始时,敬孔子,敬老师的礼仪。孔庙的大成广场,同学们身着汉服,参加了庄严的仪式,学生代表向老师们释菜。 既读圣贤之书,誓传圣贤之道,正如宣誓词中所说——饮水思源,师恩浩荡他日如有所成,定不忘老师的恩情。

     何为礼乐之乐?——大成礼乐

     接着,同学们欣赏了大成礼乐,演出分为五幕,分别为序幕《有朋》,第一幕《学而》,第二幕《福兮》,第三幕《关雎》,以及第四幕《大同》。悠扬的古乐,余音绕梁;灵动的舞蹈,翩若惊鸿;周全的礼节,文质彬彬。这一切都彰显了礼仪之邦的儒雅风范,仿佛带着大家穿越了千年。儒家文化的浸润下,同学们立志做儒雅一中人。

     

    何为责任与担当?——国学诵读       

接着,初一和初二年级诵读国学同学们的声音如雷贯耳,用满腔的豪情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围观的外国友人频频投来赞许的目光,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露出自豪的笑容。“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也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少年强,则国强”,真正体会了何为责任,何为担当。

步入国子监,同学们走在当年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青云之路上。这里,是元明清三朝天下英才的荟萃之地。同学们体验了“跃龙门”“占鳌头”。聆听导游深入的讲解,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也明白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不易。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自豪;更使同学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更加努力学习,坚持“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博闻致忠,守正习礼努力践行习总书记“志当存高远”的寄语,回溯历史,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