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本理念一直在我校不断践行不断深化,不仅仅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有着良好的社会反响。早在这个暑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就向昌平区发来邀请函,希望我校名师工作室能够在他们的课堂改革中鼎力相助。
9月,昌平区教委李成旺主任的带领下,昌平一中潘月春校长、周有祥老师一同来到太仆寺旗进行深度沟通,商讨帮扶事宜。
11月2日,这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在太旗已是初冬,路两旁已有积雪,我校周有祥老师率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地理学科高莉扬老师等一起赴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开展教改指导工作,在宝昌一中传播生本课堂改革经验。
第二天一大早,周有祥老师和高莉扬老师就分头深入课堂观课。从师生状态、课堂时空分布、导学案的使用到连接问题的设置都予以密切关注。
课后,宝昌一中的老师分别就本节课的设计、授课体验、反思进行说课。周有祥老师和高莉扬老师分别对生物和地理老师的课堂表现、教学设计等做出了详细的点评,然后就“生本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周老师说,生本课堂一定要规划好师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实际获得,既不要畏首畏足,也不能流于形式;好的课堂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成长;导学案不是练习册,也不是填空文本,而是一个学习蓝本,是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记录。同时,也可以把导学案看成一个课堂时空的规划;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看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二是有没有引发学生产生新问题,如果课后的辅导中,学生依然围绕已然在课堂设计解决的问题纠缠不清,说明这节课是失败的,但是如果没有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并为此追问老师,同样说明这节课不成功。这样的体会,老师们可以在实际的课后辅导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下午,周老师一行对宝昌一中生物组和地理分别进行了生本课堂实操性指导,尤其是对导学案的制作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在生物组的研讨现场,周老师带领宝昌一中的老师们编写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节次的导学案,指导他们对导学案进行精雕琢,并对课堂实施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在地理组的研讨现场,高老师则首先讲述了地理导学案的制作思路、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并以《热力环流》为例讲述学案的教学意义,宝昌一中的地理组老师们积极向高老师请教制作导学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活动结束后,宝昌一中陈校长代表学校表达了对此次系列帮扶活动的诚挚感谢,对我校老师乐于支教帮扶的奉献精神和教育情怀表示高度赞扬,以及对生本理念在太仆寺旗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充满信心!同时希望以后长期交流、共促发展。
入夜大雪,次日我校教师冒雪回京,此次教改指导工作顺利结束。但昌平一中对宝昌一中的帮扶活动将深度进行下去。生本理念将继续传递下去!